知識館

老房子 新使命

順著蜿蜒碎石山路走到圍牆外的廣場,接著踏上台階,穿越未設門扇的小山門後,見到的是懷德居正廳,兩側廂房及其所環繞的稻埕——一個典型的三合院配置模式。穿越山門後,向右轉準備進去我們的西廂客廳,在客廳門外,有一株祖母所植至今仍存活的「含笑,散發著其特有之花香。這個由行進動線與空氣氣味所組成的空間記憶,即是在重建設計案中我用來重塑「回到家了的方法。

 

——懷德居西箱重建建築師林碩彥
掛置在老家山牆的知識館匾額,薛平南題,澍林攝

懷德居是林家的堂號,老厝是位在林口嘉溪的三合院落,不同世代接續經營,房屋也經增建、重整,轉換過幾次不同的面貌。1994 年林東陽與兄弟們合資修建西廂房,並由建築師姪子林碩彥規劃設計,1995 年重新啟用。林碩彥設計思維細膩,為了延續歷史記憶,延用老家空間的基本配置模式,並保留充滿家人回憶的走廊。此外,考量到使用需求改變,將位處建築中央的臥房拆除改為中庭,提升了建築與自然的關係,營造雅致的庭園氣息。二樓的戶外走廊則是林碩彥以當代視角創造的全新視覺經驗,數個有如景框造型的走廊樑柱,隨著人步行的動線延展出建築縱深。來到牆緣可感受周遭的樹林微風,亦可遠眺台灣海峽。風和日麗之時,陽光趁你不注意,在洗練的白色牆面留下光影的言語。

知識館中庭,原為老家三合院西廂之臥房,Ian 攝

2003 年林東陽自台北科技大學退休,命運將他牽引回家,在此推展家具文化與木藝教育,老屋因此有了新使命。從林東陽的祖父母一代至今,老屋經過一百多年的變遷。從一家人的日常居所,演變為推展木家具的實驗場域。林東陽的書籍與家具安置至此,是上天美麗的安排。時空轉換,紅磚牆砌成的小山門,已成了家具世界的入口。知識館開館至今,累計接待來自 21 個國家的訪客。林碩彥記憶中的含笑花雖不復存在,栽種在側的桂花卻依然佇立,持續散發著清香,迎接每位喜愛家具的各方友朋。

 

延伸閱讀:

我的老家懷德居 重建始末

知識館二樓戶外走廊,可遠眺樹林與海,Ian 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