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rning Feet to See New Scenes
撰文:周彥文
攝影:張志清、鄧博仁

※周彥文:我從小就是個不安於室的人,沒想到陰錯陽差的成為整天關在書房裡的教書匠。動腦之餘,我渴望動手動腳,所以我學烹飪、練武術,希望取得身心的平衡。今年,終於毅然決然的提前退休,往後的生活全然是屬於我自己的,就來當個快樂的老木匠吧!
今年我的作品叫做「方格紋雙圓板凳一組」,內弧、外弧各一。我做了八支大小相同,弧度一樣的椅腳,用其中四支做了內弧的結構;但是當我把另外四支轉了個方向,完全不同的風景就出現了。

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?
我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歲月埋首在故紙堆中,研究所謂的學問,成天動腦,手的作用只剩下翻書頁或敲鍵盤,早就忘卻「手作」原是人類的本能,是先民生存下去的條件之一。五年前,如果有人跟我說:「你自己動手做張板凳吧!」我一定會會哈哈大笑說:「別作夢了!」沒想到五年後,我在懷德居,手作出一件原本只在腦海中形構的木作,竟然不是夢。

我覺得懷德居最迷人的地方,不是老師叫你、教你去做什麼,而是你想做什麼,老師教你。幾年下來,雖然也學到了一些木作技法,但是卻越來越覺得作品的好壞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,而夢境般的幻影逐步在手中成為實體的過程,才是人生最真實的體驗。我逐漸找回了人類的本能,在懷德居,逐漸感受到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。
帶著我及一群伙伴實現夢想的,是吳孟芳老師。雖然實際上我比吳老師年長許多,但是在木作領域,我只是個蒙童。他拉拔著我們一寸寸的成長,手上精巧的應付每個人不同的奇思異想,眼中卻是無盡的包容。他是木師,也是牧者,用他的杖、他的竿,引領一群羔羊走向水草豐美的應許之地。
我和阿森老師、阿志老師並不熟稔,只能在每期的發表會上一仰風采。但是他們的故事總在同學間口耳流傳,所以我知道,懷德居的三位老師都是全人教育的實踐者。來自各行各業、年齡層可構成祖孫三代的學員,不斷提出想像中的奇異藍圖,而三位老師總能找到相應的材質,精工巧手的輔佐學員把夢境幻化成實品。
於是,生命在這裡轉了個方向,原本囿於職場和家庭的生活,有了另一幅風景。就像我的雙圓板凳,原本迫蹙的內弧,在轉了個方向以後,疏朗的新境界於焉展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