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員故事|我們是來學過生活的

Woodworking:Learn How to Live

撰文:劉智淵
攝影:劉智淵、郭家宏、張志清

※陳東波、陳品光,是父子,也是懷德居的同班同學。在懷德居學習讓彼此都慢下來,享受沒有壓力的快樂。不管在生活、在學校,父子共享美的事物,重拾生活的節奏。

由新北市瑞芳區 106 縣道,駛入環迴盤旋長達 600 公尺的陳宅引道,兩旁綠樹成蔭,駁坎高大規整,車進大門,就見到一頭銀髮,體態結實、笑容滿面的陳東波。

話頭從院子裡一面石雕花窗開始,陳東波興致勃勃地介紹,花窗是中國南方某園林圍牆上的舊物;兩旁十幾個種植栽的大石槽,是山東清軍營盤裡的馬槽,槽上還能找到拴馬的繩孔;角落裡的石桌石凳,是古建築木柱的柱礎。院子的一側,有個雅致的水景,從水景開始,一道碎石鋪面延伸到院子另一頭,兩側喬木、灌木、地被植物層次分明。最遠處有兩株樹幹光滑的九芎,高四、五公尺,青翠的葉片在午後陽光下粼粼閃閃。「院子是我規劃的,碎石就像一條溪流,兩邊有樹木遮陰,感覺比較清涼。」陳東波說。

四十歲以後想要好好生活

進了屋,兒子陳品光略帶倦容,輕手輕腳從樓上下來作陪。原來太太九天前生產,品光放下工作,帶著太太和新生的女兒回家坐月子。一臉笑意的品光媽媽奉上甜點、花茶。甜點是從日本藍帶廚藝學校學成,品光妹妹的手筆。花茶則是院子裡栽植的香草植物泡製。大廳牆上,掛著媽媽的畫作和品光的攝影作品。掛畫的牆面,米黃色隱隱有細碎如砂的晶瑩反光,是陳東波以唭哩岸石粉混洋菜粉塗刷。品光媽媽提高音量補充:「不是油漆喔,這是我們陳先生自己研發的工法,二十幾年了都不會生壁癌。」『我們陳先生』幾個字似乎還特別加重語氣。

這是懷德居木工學校周五班同學,陳東波、陳品光父子的家,也是陳東波夫妻經營的民宿。才進門,就能感受,這是個懂得生活情趣的家庭,全家人投注心血,營造了這個充滿愛意的居處。

「以前工作忙,不會過日子,又愛亂吃,胖到八十幾公斤,還三高,太太身體也不好⋯⋯」陳東波笑著說:「四十歲以後想要好好生活,才住到這裡來。

無論是過去體重八十幾公斤,還是現在雙眼炯炯,侃侃而談的男主人,都和木工教室裡的陳東波大不相同。

教室裡的微妙角落

懷德居周五班新生有七、八位,工作區靠近教室前方,經常圍著講桌聽老師授課,成為一個集團。後方的資深同學形成一個聚落,交談討論互動頻繁。陳東波父子在左前方,自成一方天地,工作時與其他同學互動不多,特別是陳東波,幾乎沒見他離開過工作台到教室周邊使用機具,有問題總是找兒子品光,兩人頭碰頭低聲討論。班上如有共同事務,也都是品光出面了解,回頭告訴爸爸。午餐時,只見爸爸拎著保麗龍盒,和品光找一個戶外角落,取出便當邊聊邊吃。兩人所在之處,像個與外界隔絕的膠囊,父子在裏頭享受不受干擾的溫馨緊密。

「我不敢上圓鋸機,都叫他去。」陳東波看了一眼品光表示,第一學期上課,老師再三強調機具使用的安全性,讓他產生心理障礙。另外,他年紀較長,偶爾到機台前排隊,同學會客氣的說:陳爸爸,你先用,這讓他很不好意思。於是三個學期下來,作品幾乎都是手工完成,不得已才請「品光學長」代勞操作機具。

在木工教室,品光是上了三年六期的學長,才上四期的學弟爸爸依賴兒子多一些。回到家,做建材裝潢生意二十多年的爸爸,是品光經營室內設計公司現成的顧問和救急的幫手,兩人角色互換毫無障礙。雖然身為學弟,但先報名懷德居的卻是陳東波,而學木工也是他「想要好好生活」的延伸。

綠野村山莊民宿

新北市瑞芳區靜安路 4 段 56 巷 6 號

Tel:02-2406-1248

最新文章

Vol. 6《送蜂家到雪見》

編輯的話 《木活》,木作活兒之意,是一本連結「森林、木工與生活軸線」的雜誌。讀者會驚訝發現,原來生活中的木作這麼豐富具有

Read Mor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