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RUNDO:Lo Lat Furniture & Objects
撰文:李承軒
攝影:哲攝光
商品照片提供:路力家器具
老家具新生命 燕椅飛入尋常百姓家
新世代的老靈魂
驅車南下,一路上伴著我們的,是細雨、老歌,呼應著這趟旅程,要挖掘的是一個從老家具生出的新故事。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故事會怎麼生、如何長,就像木頭,總給人驚喜。
抵達台中,雨過天晴,同行的夥伴無不讚嘆:「這就是台中啊!」木頭和人的肌膚一樣敏感,天氣太乾容易斷裂、濕氣太重容易發霉,氣候穩定的台中對木工人而言,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。
我們拜訪的,是路力家器具位在台中的第二個工作室,到訪時他們才搬到這裡兩個多月。工廠裡,有不少地方尚待整理,但他們無暇顧及,因為「燕椅」是路力的當務之急。
路力家器具是由奕夫和家毓兩人共同成立的設計工作室,以木工和陶藝為主要作品。成立四年來,征戰大大小小的設計展會,隨著燕椅在募資平台獲得熱烈贊助,工作室也受到空前關注。我們到訪時,為趕上第二批贊助出貨,連主要負責陶作的家毓也全力投入燕椅製作。
到訪時主人們正埋首工作。對於我們的出現,兩人沒有太多訝異或驚喜,只是冷靜地招呼示意,就像一棵樹迎接一道光,那麼理所當然。除了奕夫和家毓,工作室還有兩位小夥伴,分別是甫轉正職的子軒、剛到工作室實習的羽婕。子軒說話的音頻很低,我們笑稱已經要超出人耳能接收的音頻界限;羽婕內斂沈穩,拍照時在鏡頭前總帶著一絲彆扭。我忍不住想,有時候木工人還真有點像木頭。
午餐時間,同桌共食。側身望去,家毓手機上的一層木屑成了整段訪問中我最印象深刻的畫面。燕椅是一個從老家具生出的新故事,而那層灰則像是新世代所蘊藏的老靈魂。新與舊並非對立的兩面,而是相連的一線,接續地多長,便能畫出多大的圓。
比鄰而居的職人們
訪談時,不時聽到隔壁傳來音樂聲響,原來一旁就是工作室房東開的咖啡店。工廠原是咖啡店附屬的展演空間,牆面多漆成黑色。看著樂鼓、鋼琴、饒富藝術氣息的窗花,家毓笑說:「那些看起來不像我們東西的,就是房東留下的東西。」也因為如此,有別於一般的木工廠,整個空間帶著些許魔幻的色彩。
有別於房東神秘幽暗的風格,奕夫和家毓更喜歡明亮的自然光,所以將天花板開了一道縫,讓陽光自然落下。工廠裡流瀉著陽光、輕快的音樂、機械操作的聲響。剛過完年,機具上貼著手寫春聯,上頭寫著「平安順利」。
穿梭工廠的過程,像是一趟尋寶遊戲。角落的模具櫃,有如木工人的圖書館,各式各樣的模具,讓人快速做出同樣規則的 R 角;牆上的木栓盒,好比急救工具箱,可以根據不同的作品,找到適和嵌入固定的木栓;牆面由舊課桌椅拆解再拼湊而成,儼然是一件裝置藝術。
走在高挑的空間,周圍有彩色樓梯、舊鋼琴、散落的木頭元件,夥伴說這裡令她想起電影《紐約浮世繪》,裡頭的編劇將自己的一生編入劇情,不斷擴建、更動片場,在搭建與創造中尋找自己的生命價值。對於路力而言,他們尋找的又是什麼呢?我的目光被牆上一張海報所吸引:「找回理所當然的細節。」上頭寫著。
細節和溫度,是路力最大的優勢。儘管燕椅的雛形早已受到旭川國際家具設計展(IFDA)的肯定,奕夫認為參展時的燕椅,尚未調整到「最佳狀態」。提案募資時,他們持續修正燕椅的設計,也許是 0.3 公分的高度、四度的傾斜,從椅腦、椅墊、到椅腳,每一個細節都不容馬虎。
當我們看到燕椅出廠的保證書時,忍不住驚嘆,因為它不是一張紙,而是一張獨具質感的紙卡。紙卡就像椅子的身分證,收件者能 DIY 將它製成一張袖珍燕椅。獨一無二的編號讓你記得這張椅子從路力家來,手作的溫度就這樣傳遞到不同的家庭中。